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:保安如何应对突发臭氧事件?
突发臭氧事件主要指近地面臭氧浓度短时间内急剧升高,达到危害人体健康或环境安全的预警级别(如国家空气质量指数 AQI 中臭氧 8 小时浓度超过 160μg/m³ 为 “中度污染”,超过 215μg/m³ 为 “重度污染”)。保安作为场所安全的一线管理者,需结合职责采取科学、高效的应对措施,重点保障人员安全、维持现场秩序。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案,接下来跟着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小编一起看看吧!
一、提前准备:明确响应机制
熟悉预警渠道提前了解本单位 / 场所的臭氧预警接收方式(如上级单位通知、应急管理平台推送、气象 APP 提醒等),明确自身在预警中的职责(如信息传达、现场引导、秩序维护等)。
备齐防护物资
在值班室或指定位置储备必要物资:医用外科口罩或 KN95 口罩(臭氧本身无异味,但高浓度会刺激呼吸道,口罩可减少直接吸入)、应急广播设备、警示标识(如 “臭氧污染,减少户外活动”)等。二、事件响应:分阶段落实措施
(一)预警接收阶段:快速传递信息确认预警级别
接到臭氧污染预警后(如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预警,级别越高危害越大),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,明确当前臭氧浓度、预计持续时间及建议防护措施。
启动内部通知
通过对讲机、工作群、应急广播等方式,向场所内所有人员(如小区居民、企业员工、商场顾客)传递信息,内容包括:当前臭氧污染级别、危害(刺激眼睛、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胸闷等)、建议措施(减少外出、关闭门窗等)。(二)现场管控阶段:减少人员暴露风险
引导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对小区、园区等场所:在出入口、广场、操场等室外区域设置警示标识,通过巡逻提醒居民(尤其是老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)暂停广场舞、散步、运动等户外活动,建议返回室内。
对商场、企业等:提醒员工 / 顾客尽量避免从室外通道穿行,如需外出可走有遮蔽的连廊;暂停室外施工、外卖配送等露天作业(如确需进行,要求作业人员缩短暴露时间)。
加强通风与环境管控
协助关闭场所内所有室外门窗(尤其是靠近马路、工业区的区域),防止室外高浓度臭氧进入室内;若有新风系统,切换为内循环模式(避免引入室外空气)。对停车场、地下通道等半封闭区域,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确保空气流通(减少臭氧在局部积聚)。
(三)应急处置阶段:应对突发情况
处理人员不适症状若发现有人出现臭氧刺激症状(如眼睛刺痛、咳嗽、胸闷、呼吸困难),立即引导至室内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,协助其佩戴口罩;若症状持续,联系医疗人员或拨打 120,同时记录人员信息及症状,便于后续追溯。
维持秩序与安全
对因预警导致的人员聚集(如询问情况、抱怨等),耐心解释臭氧危害及防护措施,避免恐慌。加强重点区域巡逻(如学校、医院附近),防止儿童、老人擅自外出;对拒不配合防护要求的人员,礼貌劝阻并说明风险。
(四)预警解除阶段:恢复正常秩序
确认预警解除收到官方解除通知后,及时通过原有渠道告知场所内人员,说明当前臭氧浓度已降至安全水平。
恢复场所状态
移除警示标识,协助打开门窗通风(若室内空气因长时间封闭变差),恢复室外活动区域的正常使用;回收防护物资并检查损耗,及时补充储备。三、自身防护:避免职业暴露
保安因需在室外巡逻或值守,需重点做好自我保护:高浓度臭氧时段(通常为午后至傍晚,光照强、气温高时)尽量缩短室外停留时间,巡逻时选择阴凉处快速通过;
佩戴 KN95 口罩(普通口罩防护效果有限),若出现眼睛或呼吸道不适,立即到室内休息,症状未缓解及时就医;
下班后及时更换衣物(臭氧可能吸附在衣物上),用清水漱口、洗脸,减少残留刺激。
四、关键原则总结
以人为本:优先保障人员(尤其是敏感人群)的健康安全,将 “减少室外暴露” 作为核心措施;快速响应:预警信息传递、现场引导需迅速,避免延误导致更多人暴露;
协同配合:主动配合环保、气象等专业部门的指导,不擅自发布未经确认的信息;
记录留痕:对预警时间、采取的措施、人员反应等做好记录,便于后续总结优化应对流程。
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表示通过以上措施,保安可在突发臭氧事件中有效履行职责,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对人员的影响。
相关新闻